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(www.xys2.org)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什么是科学 

[英]乔治·奥威尔 

  科学一般被定义为:甲,精确科学,如化学、物理等等;乙,一种通过 
逻辑推理从观察到的事实得出可验证的结论的思维方式。 

  你去问任何一个科学家或是几乎任何一个受教育的人:“什么是科学?” 
你很可能得到一个与乙相近的答案。而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所说的科学指的 
都是甲:科学是发生在实验室里的事。这个字眼叫人想起图表、试管、天平、 
本生灯、显微镜。生物学家、天文学家、也许还有心理学家或数学家都可以 
说是“科学工作者”,但没有人会想到把这个称呼用在政治家、诗人、报人 
乃至于哲学家身上。有人告诉我们说:年轻人必须得到科学方面的教育,但 
他们不外乎是说年轻人应该多知道一点辐射、恒星或是人体的生理机能,而 
并非指应该教年轻人学会更严密地思考。 

  这种意义上的含混,部分是出于故意,其中包含着极大的危险。加强科 
学教育的呼吁暗示了一种信念,即如果得到了科学的训练,人们对于所有学 
科的认识会比没有经过这种训练时要来得明智。但是,在狭义上,一个“科 
学家”真的会比其他人较有可能客观地考虑科学以外的问题吗?这样的想法 
并没有充分的理由。作一个简单的测验──抵制民族主义的能力。人们常说 
“科学无国界”,但在实际上,所有国家的科学工作者在追随本国政府时比 
起作家和艺术家来更少顾忌。作为一个整体,德国的科学界没有对希特勒作 
出任何抵抗。希特勒可能破坏了德国科学的长期繁荣,但始终有许多才俊之 
士在对合成油料、喷气式飞机、火箭和原子弹之类作必要的研究。没有了他 
们,德国的战争机器可能永远造不起来。 

  在世界各地情况都是如此,只是形式上稍有变化。在英国,我们大部分 
的杰出科学家接受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体制,那些不愿简单接受现状的英国科 
学家常常是社会主义者,也就是说,尽管在自己的工作中他们保持了理智的 
谨慎,但在某些事情上他们是可以不加判断甚至于不尽诚实的。 

  但这是不是说普通大众不应该得到更多的科学教育?恰恰相反!这只是 
在说,科学教育如果简单地归结为更多的物理、更多的化学、更多的生物, 
而忽略了文学、历史,就会不但无益反有大害。 

  很清楚,科学教育应当是指灌输一种理性的、怀疑的、实验的思维习惯。 
它应当是指学会一种方法──可以用在遇到任何问题上的方法──而不是简 
单地堆砌大量的事实。科学教育最后往往还是意味着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, 
而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。 

  百年前,查尔斯·金斯利把科学描绘成“在实验室里制造臭气”。一二 
年前,一个年轻的工业化学师很得意地告诉我说,他“看不出诗歌有什么用”。
人们的态度就像钟摆在来回晃动。目前,科学占了上风,于是我们就听到了 
这种很正常的说法,即大众需要科学教育。我们听不到应该有的反面意见, 
即科学家自己可以从一些教育中得益。就在写这篇文章之前,我在一份美国 
杂志上读到,英美的不少物理学家,因为清楚地知道原子弹的用途,从一开 
始就拒绝进行研究。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上,我终于看到了一群清醒的人。尽 
管他们的名字没有刊出,我可以有把握地猜测,他们所有人都具有广泛的文 
化背景知识,熟悉历史、文学或者艺术,简而言之,他们的兴趣并不是纯粹 
科学的──就这个词的流行意义而言。 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新语丝电子文库(www.xys.org)(www.xys2.org)】